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低调的江南古镇,原生态、低物价,非常值得一

来源:中国物价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6-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现代都市生活虽然充满机遇和挑战,但总缺少一些过去的生活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、成本高、压力大。很多人都想在微弱的间隙时间里放松和释放,去追寻梦想和远方的诗意,交通便利

现代都市生活虽然充满机遇和挑战,但总缺少一些过去的生活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、成本高、压力大。很多人都想在微弱的间隙时间里放松和释放,去追寻梦想和远方的诗意,交通便利。 ,悠然自在的江南古镇是最佳选择。

“一江烟水照雾霭,两岸人拍屋檐”,这是很多人对古镇的印象,但如今,虽然有众多的名镇古镇,不能让人美的体验,人满为患的周末节假日,严肃的商业氛围,都让那些梦幻的水乡失去了原本的味道。这就像一个人逃离了大都市,被困在一个新的无聊环境中。

俗话说:“上有天堂,苏州和底下的杭州”,江南很大,你总能找到那些低调、低人口、原生态、低价的梦里水乡。丽丽古镇就是其中之一。

丽丽古镇位于苏州吴江。与江南众多古镇一样,它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文化底蕴深厚,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。例如,它有 115 条小巷。 、256个河港、254个索船石,是江南最古老的古镇。与周庄、乌镇、同里、西塘等著名古镇相比,丽丽极为低调。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,甚至可以用闺中养、名不见经传这样的词来形容,但古镇的美并不逊色于周庄。等著名古镇。

要追寻丽丽古镇的起源,时间要倒流到了唐代,虽然不是古镇,但已经是一个小村庄了。这也是莉莉古镇的雏形。北宋时,村民沿城河而居,自然形成东、西两个村,已经相当大了,到了南宋。莉莉人口激增,升级为集市。久而久之,便成为了乌江巨城。如果从南宋算起,古镇虽然不到一千年,却有900年的历史。

游客都知道,因为古镇地处水乡,桥梁众多,丽丽古镇也不例外。由于某些历史年代,这里的古桥大多为明清古桥。但它们的造型各异,风格独特,依旧让人眼前一亮。在悠久的历史中,这些桥梁连接了海峡两岸,使生活更加便利。同时,他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,向人们诉说着丽丽古镇的故事和昔日的辉煌。

丽丽古镇的低调原生态不仅在于古镇的历史和风景,更在于原住民的存在。古镇提倡主客共享。因此,黎里的原住民并没有像其他古镇的人一样,将房屋出租给外人进行商业化。结果是你可以随时看到它。城河两岸的村民,买菜、洗衣服、遛鸟、聊天、晒太阳,都感受到了古镇的烟火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还有一些新的老人。通过询问和交流,原来他们都来自上海、苏州等周边城市。适合养老。

问为什么,老人们说丽丽古镇和很多商业化的古镇不同。不仅适合旅游,也适合居住。镇内环境不错,生活气息浓厚,游人不多。它看起来简单安静,聊天、下棋、晒太阳、漫步花园、品尝小吃。它悠闲自在。真的感觉很幸福。

当然,物美价廉,消费低也是老人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。正宗的油饺、海棠糕、香辣鸡爪、腊肠套等,好吃又便宜,一碗6块钱的小馄饨,大城市里可能吃不到,当然味道还不错。

在古镇的河岸边,边上都是老店。食物也是用非遗物做成的,都是老手艺,让喜欢的人颇为感兴趣。古镇的历史文化也非常深厚和深厚。有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六月博物馆、中国最大的锡器博物馆、柳亚子故居、李可染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。 .

没有周庄那么热闹,也没有西塘那么醉。也许丽丽古镇就是人们对江南古镇的印象。

“长廊覆盖三里,不需要角巾” ,在古镇老街的两侧,有大量的回廊。晴天不用打伞。下雨天不会弄湿鞋子。家家临水,风景如画。但您不必担心人群和噪音。你可以静静地感受这里的每一条巷道。一座老房子给人们带来了关于时间的故事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物价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5/669.html



上一篇:物价飙涨,美国超市里的“大包装”也开始缩水
下一篇:成都一景点,人少景美,物价低!

中国物价投稿 | 中国物价编辑部| 中国物价版面费 | 中国物价论文发表 | 中国物价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物价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